□蒋璟璟
暑假前,广州市教育局明确发文,鼓励中小学结合实际探索开展春秋假,为学生拓展课外实践空间、亲近自然提供政策支持。开学在即,记者调查发现,广州全市响应春秋假、制定相关假期计划的学校寥寥。一边是教育部门“鼓励探索”的明确导向,一边是多数中小学“暂未计划”的按兵不动,一边“鼓励探索”、一边“观望迟疑”,这不只是一所学校的选择难题,也是很多地方的共性难题。(羊城晚报)
中小学春秋假,看似呼之欲出,却也是久等不来,至少在很多城市是如此。对于各地中小学春秋假到底放不放、究竟怎么放,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做统一强制规定,而是将决定权交给地方。而有趣的是,有些地方并没有直接做决定,而是把决定权进一步下放——市里让区里自行决定,区里让校里自行决定,而校里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。于是,“教育部门鼓励探索春秋假,中小学观望多响应少”,出现这样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梳理各地实践样本,不难发现一个基本事实。凡是“春秋假实施快、推进好”的,基本都是所在城市教育主管部门一锤定音、统一安排的。比如说,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就宣布,2025-2026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5天春秋假试点,秋假定于11月12日-14日,春假则在“五一”假期前后……要休就一起休,大家都休假,很多事情也就简单了。怕就怕,有些休有些不休,学校之间相互盯着、比着、较劲着,简单的事情反倒复杂了。
中小学春秋假,如何变“鼓励”为“落地”?这里面,说难也难,诸如“学生休假,家长不休假”“教学进度衔接”等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都要考虑。但,说简单其实也简单,很多东西属于船到桥头自然直,真决定去做了,也就自然有办法了。广州的思路原本也很明确,那就是敦促区里早做决定,其提到“区一级关于春秋假的工作安排,需于当学期开学前报市教育局备案”,为的就是早点敲定、有条不紊。只是不曾想,“早做决定”,在执行中居然变成了“不做决定”。
要真想推动中小学春秋假杠杆配资公司,把决定权层层下推,显然是不成立的。说到底,还是得上级主管部门拿出决断。至于说基层的实际困难、具体顾虑,则应该以内部沟通、专题调研等渠道提前收集、统筹协调。
倍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